师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我市产业优势,打造科创智造之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推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
一是加强行业运行监测。持续开展工信系统电子信息运行监测工作,组织入统企业参加河北省电子信息统计制度专题培训会议,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测质量。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协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充分享受产业政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开展企业上云,鼓励企业上云服务商加快产品本地化研发,推出更多符合我市企业需求的云服务产品,引导企业上云向深、向实发展。
二是加强企业项目扶持。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形成提升行业规模的新增长点。摸清企业在技术
瓶颈、项目建设、人才短缺、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的需求,支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推动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推荐更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级、省级平台。
三是打造重点亮点品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企业和产品。诚志永华公司产品涵盖了国内LCD厂家对液晶材料的需求,销量排名居国内企业首位。普兴电子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外延材料产量、市场占有率领先,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中移系统集成主营收入过百亿,入围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神玥软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二、不断强化优质企业培育
一是积极培育单项冠军。着眼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优质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关于支持培育(引进)规上工业企业的若干措施》,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企业走单项冠军之路。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重点进行监测、提升、培育。目前,全市省级单项冠军培育库入库企业数已超10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培育库入库企业数量近20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二是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大力培育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持续构建起专精特新企业阶梯培育、层级递进的培育机制。2024年一季度新增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863家,为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增加了源头活水;2024年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我市新增168家、总数达到1076家,成为我省首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超千家的地级市。
三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利用重大招商活动平台,积极引进一批能级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补齐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今年5月15日-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支持下,我市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重点领域,在正定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积极引导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协同,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元氏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评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载体,鹿泉区专网通信系统设备产业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职能。以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试点城市工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专用设备、现代食品等4个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技能培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一体的实施管理团队,为试点工作提供服务支撑。先后印发工作推进方案、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验收操作规程、“数智”标杆申报指南、专家组管理办法、赋能服务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开展多元化宣传与培训推广活动。通过印发政策一图通、发放赋能资源图册、分行业供需对接和分区域政策宣贯等多种形式营造转型氛围。组织开展4场供需对接会,参会企业超800家次,累计发放赋能资源资料2000余册。面向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试点企业管理者及技术人员已启动多种形式的培训,分层分类予以中小企业人才培育支持。
三是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面向试点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政策推送、需求收集、水平评测等“一站式”服务,架设中小企业、赋能服务商及政府部门等互动交流桥梁。此外,我市已上线“石i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82791个,认证企业191529家,累计汇集发布稳经济、助企惠企政策145条,信息267条,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
四是建设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体系。制定了赋能服务商和产品遴选标准,在全国范围征集赋能服务资源,先后2次组织专家通过材料初审、现场答辩竞选的方式遴选评选出咨询评测优选服务商3家,行业优选服务商40家,“小快轻准”服务产品257个,并建立了赋能服务资源池,不断加强和规范服务商管理,为试点企业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服务。
四、优化提升为企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培训服务机制。每年开展10余场次“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积极发挥国家、省两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作用,通过专家授课、机构对接、参观见学等形式,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开拓视野,提升企业经营本领。2024年,按照“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方案,举办了专精特新“小巨人”政策解读、人才十五条政策解读、绿色工厂政策解读等3场公益服务活动,培训企业300余家。同时,印发《关于做好石家庄市“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联合17个市直部门制定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落实举措,不断优化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提升政银企对接成效。持续组织开展常态化“1+N”银企对接活动,推进建设石i企平台“融资撮合”版块,推动资金供需双方便捷、高效对接。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白名单”,落实双向推送机制。合作签约9家金融机构,设立专属信贷产品,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发发展银行石家庄分行等已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了专属的“专精特新贷”,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免抵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额度220余亿元。
三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常态化落实市长·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定期开展企业家恳谈会,宣讲有关政策、倾听企业诉求,围绕政策咨询、营商环境等方面收集有关建议,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连心桥”。组织我市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参选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安排。连续组织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免费体检工作,不断营造关心爱护企业家良好氛围。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