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2-03 14:41 来源: 【字体: 打印

市民盟: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我市‘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答复如下

提案中涉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内容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相关内容。2023年,石家庄工业经济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心任务,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在全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一、传统产业发展情况

41个国民经济工业行业中,石家庄38无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它采矿业3行业近年来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

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新兴产业,以形成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纺织服装、石化、钢铁和建材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9个、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5%,高于年度目标13.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技改投资连续2年实现20%以上增长。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

印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石家庄为加速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形成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印发了《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强化政策保障

2022年以来,石家庄相继出台多项惠企政策,《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培育(引进)规上工业企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为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通过强化政策措施落实,2023年全市落实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4008万元,补贴51个工业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振了企业投资决心和大干快上项目的热情。

(三)优化产业结构

石家庄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一是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升级。2023年,53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776亿元。231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926亿元。全年推动建设工业项目1002个,总投资235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77.4亿元,同比增长23.5%。实施项目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服务,奇瑞新能源填补全市新能源轿车整车制造的空白,总投资102亿元晶澳太阳能从开工到全面投产仅用8个月体现了石家庄速度,同时填补了全市装备制造业没有百亿级企业的空白。投资20亿元的同福大健康产业园、220亿元的石炼化绿色转型、111.9亿元的诚信化工氰化钠扩能、108.8亿元的敬业集团产品结构升级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增强了全市工业发展潜力。

二是绿色制造推动转型升级。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全省仅2家。2个技术装备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全省仅3个。31家企业获评省级节水型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13个企业(园区)列入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公示,31家企业(产品、园区)列入省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对80家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完成省任务的4倍。

三是数字化发展引领转型升级。新增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案例,3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上云企业突破1.9万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认定1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完成省任务167%。争列试点,加快转型,1年之内申报2个国家级试点——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其中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引中央资金1.5亿元。

四是县域特色产业助力转型升级。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年度考核中,石家庄市获评优秀,综合考评指标全省居首。集群规模日益壮大,40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积极完善梯度培育体系,10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6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持续培育服务平台,新增省级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家、省级示范基地4家。新增45家“领跑者”企业。创造性开展融资服务,市工信局签约9家银行机构,累计帮助企业解决100亿元融资需求。深入开展“百场万家”、“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公益服务活动,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

(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石家庄市积极培育支持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在市级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2023年,2个项目中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全省仅2个,分别为河钢数字WeShyper(威赛博)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双跨”平台。通过培育引导,全市产业基础水平得到进一步夯实。

(五)成功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活动

5月15日-17日,2024年“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市投促局、市委金融办等单位通过加强协作,推动有意向落地的硬科技项目和金融机构落地石家庄。参加路演的51个项目全部与投资机构或地方政府达成投资或落地意向,意向融资金额总计115亿元,现场签署电子合作意向书85份。其中,本地达成初步意向18个,总投资约30亿元。特别是充分发挥“深圳证券交易所石家庄服务基地”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石家庄服务基地”的作用,努力补齐短板,健全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和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要求,为新兴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制造业转型进程

支持传统制造业实施技改,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质率、节能减排率和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市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通过购置自动化通用设备、自主或合作研发自动化专用设备、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生产装备数控化换代和自动化普及,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生产率。

(二)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优势、提质量、优生态,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推广先进基础工艺,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

(三)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

以创新为引领,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建设企业创新平台、产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工业设计中心等方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韧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焦我市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资源开放、能力共享等协同机制,创新融通模式,营造融通发展良好生态。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提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质量与效率。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