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石家庄市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形成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对标引领、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技改政策体系方面
一是出台多项惠企政策。近年以来,石家庄相继出台多项惠企政策,《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通过强化政策措施落实,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提振了企业投资决心和开展技术改造的热情。
二是现行政策项目支持标准。根据《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有关规定,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改造,对企业设备投资部分给予不低于8%的补贴,对采购首台(套)设备给予30%的补贴。由于市级财政力量偏弱,暂时不能满足更高标准的支持比例。
三是对企业获得荣誉的支持。市级政策对单项冠军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均有一定的配套奖励,即根据省奖励标准1:1配套。绿色工厂、工业领域低碳发展等示范类项目的奖励主要为国家政策,每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国家和省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企业进行申报,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级资金3580万元。
四是严格落实奖补政策。2023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各项奖补政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专项资金和中长期贷款,鼓励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技术改造,2023年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别拨付资金1295万元、4008万元,共支持了70项具有带动型的优质项目。
(二)在大力实施“百项技改”工程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年组织申报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千项技改)和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百项技改)。近3年来,全市1348个项目纳入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滚动实施532项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大力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市技改投资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2022年增速为22.7%,2023年增速为23.5%,今年1-4月份增速为46.3%。
二是积极完善培育体系。通过鼓励开展更广泛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3年,10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6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企业获评省级“单项冠军”,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持续培育服务平台,新增省级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家、省级示范基地4家。新增45家“领跑者”企业。
(三)加强项目服务指导方面
一是着力提升审批效能。在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推行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全覆盖、全链条、全周期、全联动、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着力为企业纾难解困;为产业类项目(包含工业技改项目)开辟企业绿色通道,提供涵盖线上线下咨询、辅助业务申报、全程帮办代办等全方位服务;围绕重点项目开展上门驻场服务,派驻首席服务代表帮扶企业,深入企业一线,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二是着力创新土地供应。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实际需求,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地价鼓励支持政策,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由出让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降低用地成本。鼓励"零增地"技改项目,在符合现有规划、产业政策、标准规范、投资强度、厂房结构安全、不改变工业用途的前提下,容积率指标可酌情放宽,其增加建筑面积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三是做好项目入库。市统计局坚持做好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入库工作,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对于符合入库条件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时申报入库,并组织县区做好市县两级审核把关,确保应统尽统。同时,按照要求每月将工业投资相关数据进行共享,以便部门掌握投资趋势,做好工作谋划。
四是着力提升安全保障。着眼解决企业隐患排查不深入不系统的问题,组织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驻石项目部专家分行业、分专业制定隐患检查表,细化明确检查内容、要点和依据,并面对面、手把手地向企业人员讲解传授检查情况填写、检查报告编写等技巧,助推企业自身排查和治理隐患能力大幅提升。
(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宣贯。积极对县(市、区)和企业开展全方位帮教指导,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宣传解读省市两级的产业政策措施,2023年以来举办多场政策宣贯会,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今年,市级印发了2000余本政策汇编,重点对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新建规上企业、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宣贯,提升政策的触达率。
二是做好业务培训。为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应急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常态化培训,针对惠企政策、统计政策等,传达最新要求,对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不断提高县(市、区)工作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积极组织惠企活动。充分利用“一起益企”“百场万家”等公益服务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培训辅导。特别是组织全市56家“工业诊所”分领域、分方向进行巡诊授课,从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研发经费占比等方面,对照单项冠军申报条件,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四是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市长(局长、县市区长)”恳谈会。积极融入“石i企”平台,有力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2023年以来,共召开“企业家·市长(局长、县市区长)”恳谈会10次,已召开银企对接会97次、产需对接会93次,共协调解决企业问题839个。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扩大支持力度
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方向,推动我市传统工业智能、绿色、高效发展。近5年以来,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从2020年的2000万元,逐步增加到2024年的4860万元(2021年2500万元,2022年3921万元,2023年4008万元),增长近1.5倍。同时,保持了申报资金所需材料的延续性,申报通知中列明了各类事项,确保企业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答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同财政部门沟通,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二)促进支持政策直达快享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帮助各类企业熟悉政策内容、了解申报程序,促进应享尽享。完善业务办理流程,压缩或整合申报环节,精简材料报送要求,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利用好“石i企”平台,积极推进“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走路”。加强对涉企补助资金地跟踪监控,督促加快资金下达速度,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快速精准拨付至受益对象。同时,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在分配财政资金的过程中,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三)进一步做优服务激发活力
积极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做优服务环境,坚持职权法定、精简效能,优化审批程序和规则,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包联帮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搭建好部门与社会、与企业、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桥梁。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