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3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2-03 14:26 来源: 【字体: 打印

章海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持续构建起专精特新企业阶梯培育、层级递进的培育机制,大力培育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环境提升,厚植“向新而行”的成长沃土

一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软环境”改善促进企业“硬实力”提升,出台实施了《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发布了443项《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事项清单》和20项《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包含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多个涉及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领域;创新开展了市长·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宣讲政策、倾听诉求,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通过一系列暖企助企举措,我市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今年公布的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入选全国地级市前10强,正在逐步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成长沃土。

二是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群体。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市中小企业工商登记注册数量全省第一,通过培育引导、差异扶持,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40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150家,涌现了一批创新发展的优质企业。特别是通过市县两级合力培育,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现已达到19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4家,现有优质中小企业总数均居全省第一。

三是发掘专精特新发展的潜力优势。先后出台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现已形成涵盖“四大主导产业”的递进式奖补和面向全部专精特新企业的定向贷款贴息政策,能够惠及全行业、全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和贷款贴息补助等8930.1万元,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方面的实践,走在了全省前列。综合多方位惠企助企举措集成发力,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681.22亿元,同比增长6.87%;上缴税金60.44亿元,同比增长7.58%,有效带动了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效益提升,尤其是我市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成功入围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充分展示了我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

二、强化赋能提质,培育“独门绝技”的中坚力量

一是持续推进创新赋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抓牢打造新质生产力进程的有利契机,不断催生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跃升。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职员工中,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23.7%,为优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与主导产品有关的Ⅰ类知识产权数量4410项、Ⅱ类知识产权数量19956项,已成为带动制造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是持续推进品牌赋能。我市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数量815项,拥有各类自有品牌4118项,131家企业获得过省级及以上质量相关的奖项,90%以上的企业拥有1项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三是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抓住我市获评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重大机遇,推动全市60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并面向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加快深化数字化赋能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印发《石家庄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企业项目申报指南》《“数智”标杆中小企业申报指南》《项目验收操作规程》等文件,选取国家级行业或领域专家6位、省级专家36位组建了专家组,遴选咨询评测优选服务商3家、行业优选服务商40家、“小快轻准”服务产品257个,建立了赋能服务资源池,为试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集中培训2场、培训近300人次。截至6月底,我市已开展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321家,完成数字化改造并提交验收申请试点企业140家。

四是持续推进“链上”赋能。认真落实财政部、工信部关于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部署,全力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公关和研发创新,835家企业为国内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给予产品配套。特别是我市7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均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目前,我市正在抢抓国家新一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契机,全力争取国家省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政策扶持。

三、强化资源供给,打造“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印发《石家庄市2024年缓解企业融资问题工作任务清单》和《石家庄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白名单”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常态化“1+N”银企对接活动,截至5月,各县(市、区)共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98场,成功放款2668笔、金额59.12亿元。建立双向推送机制,通过收集《石家庄市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石家庄市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开工项目名单》《石家庄市创A企业名单》《银行金融产品》分别向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推送,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壁垒。

二是实施靶向精准帮扶。组织开展了3场次“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就企业绿色转型、人才政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培训及辅导,服务企业350家次。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帮扶机制,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第一批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和派驻工作,共选派60个团队科技特派员、634名科技人员派驻服务工作。研究制定了《2024年度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派驻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团)服务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各项活动,尽快实现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三是保障人才支撑。开展“2024年春季石家庄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行系列专场招聘活动”“2024年驻石高校校园系列巡回招聘活动”等系列引才活动,累计提供岗位近8万余个,进场求职6.5万余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8万余人次。持续落实“五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模式,通过精准实施“数字经济、校企校校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发展”三大特色培训工程,聚焦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扩大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

四是强化用地支持。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深化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实行“带方案出让土地”,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纳入土地出让方案,签订出让合同并取得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后,一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不断创新土地供应方式,结合工业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实际需求,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地价鼓励支持政策,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由出让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不断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