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石工信提案字〔2022〕第32-1号
对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90号提案的答复
刘国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五大产业发展助力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的装备,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装备制造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千亿级先进装备产业集群目标,全力促进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2021年,规上装备制造企业542家,涉及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8个大类、52个中类,实现营业收入673.1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3.19%(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5102.8亿元),实现利润45.97亿元,同比增长322.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拥有86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31家,占装备制造业比重75%。培育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等129家“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装备制造业12%。拥有86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其中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工程(重点实验室)、38个省企业技术中心。
2022年上半年,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位居全市七大工业第三位。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企业588家,营业收入328.8亿元,同比增长21.7%;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66.3%。
二、多措并举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石家庄市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管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两级工作网络,建立了有序的工作机制。印发《石家庄市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统筹协调、谋划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从市直相关部门中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促进工作落实。
(二)制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并印发了《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21-2025)》、《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石办字〔2022〕3号)和实施细则(石政办函〔2022〕9号)。市科技部门围绕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我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三)大力开展政策宣讲。通过网络直播、“石家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公众号推送政策等方式,为企业宣讲解读政策内容,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动态,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服务,鼓励指导企业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落实产业政策助力产业发展。2022年3月,组织开展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专精特新”、纳入河北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奖励等项目的征集、评审、公示工作,装备制造产业49家企业享受到奖补资金支持。5月26日根据市五大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启动了2022年第二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奖补资金项目征集工作,经评审,拟奖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67项,目前已呈报市政府。2022年博深股份有限公司等33家装备制造企业认定为2022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苹乐面粉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等5家装备制造企业设计认定为推进产业发展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新型动力集中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的研发”、“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智能质量检测生产线研发”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创新专项列入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拟立项名单。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 高性能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关键技术”、河北智昆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机器人用高精度RV减速器关键材料和性能优化技术及应用示范”等项目列入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新建“石家庄市装配式建筑与构件产业技术研究院”、“ 石家庄市药用管制玻璃瓶生产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 3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石家庄市工程机械低速重载摩擦副技术创新中心”、“ 石家庄市矿井钻探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五)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围绕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大力推动以商招商。马市长亲自向全市企业家致信,指导开展“携手共创、未来可期”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全市企业家参与招商的积极性。在市级层面与30余家驻外河北商会、10余家市场化基金公司、近30家友城建立联系,聘请19家“园中园”运营单位作为招商代理,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提升招商成效。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共同开展“科创基石”系列活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二是充分运用活动招商。积极通过“数博会”“廊洽会”“正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举办系列专题活动,推动招商合作。赴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福州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广泛拓展招商“朋友圈”。三是开展精准招商宣传。打造“石家庄·未来可期”宣传品牌,创新性的开展“地块招商”,把每个园区的地块、产业和优惠政策制作长图、印制手册,实现项目与地块精准匹配。针对五大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和支持政策,制作了企业家看得到、看得懂、愿意看的H5长图,提升宣传实效。2022年1—5月签约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项目55个,合同引资194.47亿元。其中非工程建设类项目14个,已注册且实现资金到位项目2个;工程建设类项目41个,已开工项目6个。
(六)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培育企业高技能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支持,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0万元一次性支持。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给予专项扶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以及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培训、以工代训等各类技能培训。对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支付条件,并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补贴标准给予相应补贴。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自行全职引进或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奖的团体或个人分别给予50万、30万、10万元;全职引进或培养的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金、银、铜奖的团体或个人分别给予30万、10万、5万元;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分别给予10万、5万元支持。持续开展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对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企业技术骨干分期分批到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轮训,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定期组织教学骨干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符合规定的给予培训补贴,所需资金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列支。二是强化专技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优先选拔专家、推荐人才资助项目。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优秀人才参加各级各类专家选拔,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支持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资助项目,符合条件的应推尽推。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创新,实施成果转化。对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市财政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贴。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扩大企业选人用人自主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由企业自主开展相应专业职称评审。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审职称实行“一步到位”,符合哪个级别的条件,可直接申报相应级别的职称。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不受学历、资历、专业技术资格限制,直接申报评审相应职称。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评审相应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可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推动两类人才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一是牢固树立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的“店小二”意识,加强联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全市上下一体、各方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指导服务,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引进一批符合我市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力度质量装备制造类项目。三是抓好产业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企业培育工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做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四是大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企业的调研、沟通,提高精准服务力度,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企业用工、人才需求。落实奖励政策,搭建常态化引才平台,努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来石就业创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油助力。
2022年8月9日
领导签发:边新立
联系人及电话:王京涛 87834802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